说明: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想咨询其他业务请拨打电话 400 685 0732
全网监测海量数据按需发布监测预警
实时把握舆情动态精准追溯信息源头
互联网日益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和社会舆论的主要源头,舆情监督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反应速度明显提速。舆情监督需要面对的载体越来越多样化,网络与手机结合日益明显,微博成为最具“杀伤力”的媒介,舆情监督未来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?
趋势一:微博对于社会救助、弱势群体维权等领域具有特殊的意义。有网友总结道,如果一则信息在微博上被跟从者过万的知名博友转帖,则有可能在10 分钟之内形成全国性的舆论热点,其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上都是史无前例的。
趋势二:意识分歧加大,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的“两个舆论场”尖锐对峙。以互动为特色的网络社区,属于网民自主发声、信息反向传播的Web2.0 形态。Web2.0 与Web1.0 之间经常形成一种隔阂和反差。在Web2.0 意见平台上,网民议政心直口快,地方政府的管理措施经常被质疑和否定。
趋势三:网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,深度追究真相的欲望增强,网络舆论与现实空间不断融合,舆论越来越强地作用于现实。随着网络的发达,相当多的网民已经不再是孤立的个体,他们在网上结成各种虚拟的社群,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,因为背后巨大利益的唆使,网络炒作、网络营销和网络公关也蔚然成风。
趋势四:“ 新意见阶层”和“公民报道者”在社会舆情中的地位迅猛崛起,“意见领袖”作用更加突出。“新意见阶层”和“公民报道者”的核心就是“意见领袖”。网络意见领袖由最初的“隐姓埋名”,到现在越来越多地站到前台,愿意公布自己的姓名,愿意加V(实名认证),愿意让社会公众认识自己,成为该利益群体的代言人,呈现“显性化”的趋势。
对于各种舆情监督,政府和新闻媒体应能做出及时反馈,防微杜渐,甚至防患于未然。其前提是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,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。但互联网信息量大,无法依靠人工的方法对网上海量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的特性决定,必须要建立一种以“应对网络舆情,由被动防堵,化为主动梳理、引导”为目的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。
说明: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想咨询其他业务请拨打电话 400 685 0732